汉语教研室召开第一次线上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4-18 责任编辑:admin 

2022414日下午,汉语教研室召开了第一次线上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堂教学、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志君主持。

针对这一主题,各位老师纷纷发言。李夫生老师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课程备课有,教师有,教学有。袁慧老师认为,老师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要针对不同专业增减材料,针对这个时代他们感兴趣的来加料。邹伟林老师提出,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全情的投入,课后及时的辅导,一堂好课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余各位老师都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见附录)

听完大家的发言,杨志君老师进行总结。他认为大家的发言都特别精彩,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表明大家对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都有深入的思考。而如何把这些经验与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可能是每个老师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此次研讨活动,加强了教研室老师之间的交流,推动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路上不断求新、求变,有利于提高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推进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附录:

李夫生老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课程备课有“料”,教师有“货”,教学有“味”。备课准备充分,再充分一点,备足充分的物料,教师不是半吊子,而是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至少是业务熟练人员。然后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师在上课时就是支持人、领诵员,有时可能还是表演者,以有趣的灵魂主导教学全过程。

袁慧老师:

备课还要备学生,要针对不同专业增减材料,针对这个时代他们感兴趣的来加料。大量时间的付出和各类学科的触类旁通是每一位老师的良心试金石,坚守一两门课程深耕细作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对专业的尊重。育人先育己,做有价值的老师,并且终身为之而努力。

戴永课老师:

我觉得规范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能因为老师过多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实践,但也不能因为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了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从师生互动中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尤为关键。此外,互动不是机械的师问生答,因为大学生不像小学生总是喜欢争相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的授课如果能得到他们眼神的回应和点头示意,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

谭真明老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堂教学、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这几个话题可以写几本书。结合做了近一年的教学督导的所见所知所感,我简单谈下看法,不做具体阐述。一个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得过硬;总的感觉,我们院里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素养真的很不错,院里领导可以为此庆幸;二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听课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是:1.有的教师讲课的声音太小;2.课件上面字体太小,中排以后的学生基本看不清;3.课件上面的内容没有明确地用大一二三……小123……表示出来,给人层次不清晰的感觉;4.师生互动情况有待改善。事实多次证明,在学生普遍不认真听课的情况下,提问并开展讨论委实是一条提高学生参与度、提振他们心神的好办法。特别是在上网课的时候,只要点名提问,学生就马上来劲了。5.教师授课时的语速得适当。特别是一些理论色彩较强的课,如果语速太快,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就没有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6.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监管。很多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或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一些教师包括我自身,都没有及时监管。7.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是,要上好一堂课,关键在哪里?在备课。哪怕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再高,也很难达到张口即来的程度。平时备课充分,并在上课之前温习要讲授的内容,这对青年教师来说尤其重要。备课不能只看一本教材,要参考多种教材,然后形成自己的讲义。年轻时多花时间和精力做好讲义,以后,不认真负责的话,基本不用再去备课;认真的话,继续充实讲义和课件的内容,包括吸收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一点对于技术日新月异的理工科来说尤其如此,即使像研究对象基本固定且在很多领域基本定论的古代文学之类,也还是要吸收最新当然也应该是可以吸收的观点)。一本电视剧好不好看,演技固然重要,但好演员基本不缺;所以关键还是剧本是否写得好;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关键也是在讲义的质量。结合自己从教数十年的经历,总的来说主要是两点,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弟子,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定得提高提高再提高,二是备课无止境。

邹伟林老师:

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全情的投入,课后及时的辅导,一堂好课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唯有对所教课程专业领域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方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露怯;唯有对所教学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方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谈笑风生不死板。备课,既备教学内容,也是备教学对象,每次课前都在修改讲义,永无止境。

黄菲蒂老师:

在文学课程教学上,我有个小感受。文学课程一方面要注重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考察历史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一方面要有意识把握文学创作的当代性,尤其是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有关社会、历史、人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视野。同时,将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和重要文学精神联系起来看,以此深化对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当代价值的思考。

周阿红老师:

教学即研究,一方面研究教学设计,一方面研究学生。真正备好一门课、上好每一节课需要教师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三尺讲台,责任重大;一支粉笔,初心不改。古代文学课程,应该助力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和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古代文学作品虽“自带思政功能”,但如何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以文学作品精神、审美的力量来感召学生,需在备课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长期研磨、细细体会。

余中华老师:

上好课,除了精深的专业素养和认真的备课打磨,老师还要不惮于流露真性情,敢于携带坦诚的自我去投入教学活动。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早已不是“主体—客体”的单向传输,而是“主体—主体”的交往行为。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而它需要“真我”的时刻在场。张爱玲说,“教书很难,既要做戏,又要做人。”若能从赤诚本心出发,做戏也好,做人也罢,其实都不算太难。

李良军老师:

崇道、明道、求道、传道,不求得道;敬业、乐业、授业,展业,力求专业;置疑、释疑、议疑、存疑,臻于无疑。大文科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首先保证自己有正确的三观,在喧嚣世界中坚守一份纯净,方能培养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高贵精神的下一代、下下代。

李阳春老师:

课堂教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优良的品质,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关注学生。将书本案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是一种眼神与心灵的交流,老师要不断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来更新教学。

张绍时老师: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讲解,有意引导学生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

杨志君老师:

我觉得汉语专业的学生大多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足,这从目前我与周阿红、张绍时两位老师一起召集入党积极分子做《青春版古诗文》这一件事情可以鲜明看出。因而,我觉得除了课堂讲授,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一些实践作业(如交读书笔记、做读书报告、为小说中人物发朋友圈)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只有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撰稿:杨志君

审核:荣斌

版权所有: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