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囧,一个电影文化基因的生长历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暨南大学周清平教授主讲,由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张乃午主持,科研秘书刘琼宇博士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周清平教授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模因”(meme)这一概念,并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如《人在囧途》、《我们一起摇太阳》等网生代电影的蓬勃发展态势。任何流行文化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相对普遍的社会共情机制,“囧”作为典型的互联网模因,多年来备受瞩目,其内涵亦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演变。周教授表示,徐峥囧系列电影正是囧文化基因在电影中的转化嬗变,从而生成具有新信息的网络化电影文化。
周教授进一步指出,网络文化是后现代文化集大成者,后现代的平面化、零散化、无中心、消费主义、娱乐化、喜剧化等文化特点在互联网文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周教授以《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妈》等一系列电影为例,从主题文化基因、角色文化基因、故事文化基因、视听语言文化基因、风格文化基因等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拆解。
在此基础上,周教授引入了“生态位建设/利基建设”(niche construction)这一概念,即文化基因在一定文化语境中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延续后代的需求进行升级换代,并在历史文化基因代际演变中将上一代文化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就这一层面而言,囧系列主题电影从公路片、景观电影向家庭关系、怀旧风格逐步演变,背后文化主体从大众走向小资以及“网感”的消失正是其走向没落的原因。
所有的剧情都来自于人物关系。在讲座的尾声,周教授和学生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影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并警示了AI流行所可能产生的对于人类个性的抹煞。同学们就网生代电影的未来趋势向周教授请教,大家从生态位建设、网络文化对于严肃主题的消解、AI带来的冲击、微短剧创作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暨南大学周清平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撰稿:刘琼宇
审核:张乃午
审批:黄柏青